老实说,环境工程才是鸟哥的主业...虽然目前变成是副业了!哈哈!
鸟哥本身是学环境工程的,虽然大部分的学理几乎忘光光了,不过,该有的概念还是存在的。 因为每次参与环工方面的讨论时,很多的民众与大部分的环保人员,对于空气污染的形成与模式仿真的过程都不太了解, 甚至某些民众还容易被某些特殊情境的数据所误导,导致经常有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发生。因此, 在 2019 年暑假,没什么特别的情境下,竟然拿出键盘就开始敲击这方面的数据...写完第一份文档时, 鸟哥自己也吓一跳...
在 2018 年的暑假,大致摸了摸 AERMOD,而鸟哥从 2000 年就开始碰 CMAQ,这方面的操作应该是有点心得的~ 也想借此机会干脆就记载下来好了!于是就有这份文档的产生啰!
鸟哥从大学就是读环境工程的科系,虽然学的并不怎么好,不过,却也是从学士、硕士、一路读到博士!鸟哥硕士做的是一种称为被动式采样器的研究, 因为当时是跟环境医学研究所合作的一个计划,该采样器主要是别在学童的身上,用来分析学童或者是其他个别行业中,可能接触到的臭氧或悬浮微粒的暴露浓度。 并根据暴露浓度与学童的健康,来调查影响到学童气喘可能的污染物。
不过,毕竟鸟哥的指导教授主要是着重于空气污染方面的专家,因此,开始读博士之后,就着手空气污染的研究调查。在 1990 年代末期, 鸟哥曾经负责一个台南、高雄、屏东 (南高屏) 的 PM10 与 PM2.5 的田野调查,持续一整年~每个月都在准备与校正器材、设站采样、收集样品分析、数据分析、 重复准备与校正器材...这一个轮回~整整一年喔!虽然很累,不过,该研究却也达到了许多的目的,至少让我们知道,南高屏地区主要的 PM2.5 污染物成份有哪些, 同时因为是整年的研究,对于各种污染物成份的分布,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!相当有趣!
后来我们跟一些企业合作,要引进当时 (1999 年前后) 最热门的空气品质模式,就是现在所谓的 Models3/CMAQ,当时的鸟哥是连 Linux 还有 Unix 是什么都不知道! 只是会一些 DOS 的指令而已,就被指派任务,要在两年内搭建起这个模式的本土化!当时真的是很伤脑筋!因为连模式基础是什么都不知道! 也不晓得模式该如何运作,还有地理位置座标 (地球是圆的!座标很难理解...) 的认知也不是很熟悉,就慢慢摸索~最终竟然在一年多独立完成这个模式的建置! 虽然当时模式的输入数据或许有点奇怪,但至少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有认真的交待~这也得感谢鸟哥的指导教授,因为吴老师的指导就是:『我们做的结果跟人家不一样没关系, 但是,至少我们自己对于数据的 QA/QC 要有自信!所有的数据都要有凭有据,不可以随便处理!』很受用!
也是因为这个模式的任务需要摸到 Linux,也因为让鸟哥成为大家认识的鸟哥!真是感谢这个折磨人的模式啊!
近年来虽然环保意识擡头,不过,就跟鸟哥当初从田野调查进入到模式仿真的环境中,不眠不休的足足研究了两年才 "稍微" 有点理解一样, 外行人想要知道模式搞些什么,没有一个适当的指引,恐怕真的很难入门!不但很难入门,还可能会被某些数据所误导~因此,才有这个小篇幅的介绍内容! 就跟鸟哥介绍 Linux 一样,希望不是环工的朋友,也能够稍微理解到这方面的东西!而不是只听专家讲~毕竟,就是书,也是有错误发生的时候!